文/潘彩霞牛盈宝
“悠真,你爸爸想我了。” 这是著名免疫学专家冯理达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。在儿子罗悠真的怀抱中,冯理达的眼角涌上了晶莹的泪珠,语气平静,却又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不舍。
同样的,她也从未停止思念丈夫罗元铮,虽然已经分别五年,每一次想到即将与他重逢,她总是感到心安与宁静。冯理达的日记中,始终有着他们那段爱情的痕迹——那朵永不凋谢的爱恋之花,依然盛开在她心间。
展开剩余82%1944年,年仅19岁的冯理达考入了战时迁往成都的齐鲁大学医学院。她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女儿,母亲李德全也是妇女运动的先锋,父母的影响让冯理达从小便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。当时,成都五所大学联合组织了抗日救国合唱团,冯理达积极参与,并担任领唱。
尽管是名门之后牛盈宝,冯理达却不施粉黛、性格随和,甜美的笑容吸引了合唱团中的另一位领唱——华西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罗元铮。一个笑容如花、活泼开朗;一个儒雅英俊、博学多才。两人由于对音乐的共同爱好,情愫在抗日的烽火中悄然萌生。
那时,罗元铮和同学创办了一份进步周报。为了扩大影响,他们请冯理达的父亲冯玉祥题字。冯理达将这一任务转交给母亲李德全,而李德全在了解女儿的心意后,亲自前往成都,了解情况后同意了冯理达与罗元铮的交往,并且为他们安排了婚约。
由于公开反对蒋介石,冯玉祥被迫流亡美国,冯理达随父母一起前往。之后,她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继续学业。生活在流亡中的冯家,虽倍感困顿,但冯玉祥高举反蒋旗帜,继续为反抗独裁而奋斗。冯理达在美国时,也一直怀念着身在中国的罗元铮。
不久后,罗元铮从华西大学毕业,决定前往美国与冯理达团聚。此时,冯玉祥在街头演讲时,罗元铮便是他的翻译和随身秘书。1947年中秋节,冯玉祥和李德全准备去美国东部推动华侨反内战活动,冯理达和罗元铮也陪同前往。
那一路上,秋日的阳光洒满大地,李德全突然提议:“你们已经订婚一年多了,趁这美好时光,不如就趁机结婚吧,不必遵循那些老套的仪式。” 于是,冯理达和罗元铮就在路边简单地拍了一张合影,作为他们的结婚照。没有华丽的婚纱,没有戒指,只有他们十指紧扣、笑容甜蜜的瞬间。冯理达回忆时幽默地说:“如果我知道那天会结婚,早就穿上漂亮的裙子了。”
当冯玉祥打开地图时牛盈宝,他们发现附近有一个叫“爱锁”的小镇,于是决定当晚在那里住宿。那晚,冯玉祥特意为新婚夫妇写下了一副对联:“民主新伴侣,自由两先锋。” 这副对联成为他们爱情的一部分。多年后,冯理达唯一的遗憾是未能穿上漂亮的衣服,而她珍藏的婚纱照至今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回忆。
1948年,中共中央邀请冯玉祥回国,冯理达和罗元铮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,决定返回祖国,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。在回国的轮船上,罗元铮引用了几句古诗送给冯理达:“皑若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。直若朱丝绳,清若玉壶水。” 这些诗句,象征着他们纯洁而美丽的爱情。
然而,命运却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在航程中,突如其来的一场火灾带走了冯理达的父亲,冯理达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失落与痛苦。
回国后,冯理达和罗元铮都被派往苏联深造,一人攻读免疫学,一人攻读经济学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罗元铮早早完成学业回国,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。他时常思念着妻子,特别在给冯理达的信中写道:“故园兰竹正逢春,中南海里会群英。” 他用这些诗句激励着她,带着对归来的无限期待。
冯理达在苏联的学习成果显著。1957年,她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消除了列宁格勒市的白喉疫情,成为当地的功臣。她的论文被提升为博士论文并出版,成为医学院的教材。在学业获得成就后,冯理达选择回到中国,拒绝了导师提出的优越条件,坚定地表示:“我是祖国派来的,我要为祖国贡献所学。”
回到祖国后,冯理达全身心投入免疫学研究,并组织成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消毒研究室。虽然工作繁忙,家庭依然是她心中最温暖的港湾。每晚,冯理达会在灯光下织毛衣,而罗元铮则会给儿子讲述古诗词。尽管事业上压力巨大,他们依然在平凡中享受着幸福。
然而,接踵而来的打击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。冯理达和罗元铮长时间失去工作和自由,一度遭到软禁。在这些艰难岁月里,他们依然相互鼓励,心灵紧紧相依。
1973年,在周恩来的关怀下,冯理达被调入海军总医院,成为一名军人,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涯。她决心弥补失去的时光,专注于建立免疫学研究中心。尽管起初资金短缺,设备匮乏,她依然凭借不懈努力,将免疫学研究从零开始。她的工作常常以国家的利益为重,即便在艰难的条件下,也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。
冯理达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而她的丈夫罗元铮,始终是她最坚强的支持者。无论多晚,他都会饿着肚子等她回家。虽然他自己也忙于经济学的研究、著书立说以及教学工作,但总能默默支持她。
在冯理达和罗元铮相伴的几十年中,他们携手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。在金婚纪念日上,罗元铮幽默地总结他们的婚姻秘诀:“我们之所以如此恩爱,是因为我们始终平等、民主,意见一致时听我的,意见分歧时听她的,但家里从没有‘大事’。”
他们的爱,跨越了时光,温暖了彼此。即使在冯理达七十多岁时,依旧称罗元铮为“我的男朋友”,他们在一起走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浪漫和甜蜜。
2003年,罗元铮因心脏病去世。冯理达痛失挚爱,尽管悲伤,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。在无尽的思念中,她不断地奋斗,继续罗元铮未尽的事业。她常对自己说:“我没有多少时间了,我要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的力量。”
她把所有的思念和不舍都埋藏在心底,只有在日记和文章中,她才会轻轻吐露心声:“我的伤痛无法言喻,但我没有被悲伤压倒。元铮不希望我那样。我将继续我们的理想,奔向未来。”
冯理达一生为免疫学事业奉献,留下的足迹深深刻印在中华大地上。而她和罗元铮的爱,依旧鲜活如初,永远盛开在她的心中。
当她走到生命的尽头时牛盈宝,冯理达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